首页 > 时尚业界 > 时尚业界

想用机器人取代工人的阿迪达斯失败了

2019-11-15 来源:时尚品质网

  三年前极力吹捧机器人工厂的阿迪达斯被“打脸”了,他们突然宣布将关闭旗下仅有的两家机器人工厂“Speedfactory”。最迟到明年4月,两家工厂就会全部停产,接下来,阿迪达斯的生产重心仍将放在中国和越南的普通工厂中。

  一直以来,人们都认为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趋势将减少制造业岗位,并削弱发展中国家人力成本的竞争优势,而在汽车制造等行业,大规模应用的自动化设备,也确实让人工岗位大量削减,既然如此,阿迪达斯的机器人工厂为什么会输给亚洲工人?

  2016年,阿迪达斯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总部35英里外的地方,开设了第一家机器人工厂“Speedfactory”。

  工厂面积约4600平方米,通过机器人主导的产线自动化生产运动鞋,只保留了160个人工岗位,整个工厂日产能达到1500双,年产量超过50万双。

  当时,阿迪达斯非常看好这家工厂,宣称工厂在欧洲落地,可以更贴近当地消费者,机器人可以根据欧洲消费者的偏好实现快速定制。

  美国科技媒体《WIRED》曾探访过这家没有窗户的工厂。机器人用激光将针织物切割成各种形状,并放到传送带上,由下一步骤的机器人将热塑性聚氨酯带条精确地热熔在针织物上;随后,工人将这些针织物放到缝纫机上,由缝纫机工人进行缝制,变成鞋子的鞋面;然后,这些鞋面被放到一个加热容器中,并与鞋底融合成型;最后,工人给鞋子穿上鞋带,一双球鞋就诞生了。

  阿迪达斯在各类宣传中,对“Speedfactory”充满溢美之词,什么“无限调整”、“无缝转换”、“加速制作工艺”、“量身优化”等等,并认为“Speedfactory”代表了未来的一种潮流。

  2017年,阿迪达斯又在美国亚特兰大建立了第二家“Speedfactory”,这家工厂比德国的还要大2000平方米,员工数量则降到了150人,不过产能不变,依旧是每年50万双左右。

  阿迪达斯居然跑到美国开设工厂,连美国不少经济学家都表示了欢迎。

  华盛顿的进步政策研究所首席经济策略师 Michael Mandel 说,“原本,大规模制造已经转移到了亚洲,但是机器人工厂的出现,不光可以代替廉价的外国劳动力,还能让制造业回归本地制造,更接近本地消费者。”

  机器人工厂成“鸡肋”

  然而,“Speedfactory”的牛是吹出去了,最终效果怎么样,阿迪达斯也是冷暖自知。

  按照阿迪达斯的设想,“Speedfactory”能够大大缩短研发和生产周期,同时,这些机器人工厂的产品及销售,将在2020年占据阿迪达斯收入的半壁江山,最终,阿迪达斯的目标是在全球建立一个机器人工厂网络。

  然而,两家机器人工厂加在一起,年产能只有100万双出头,而目前阿迪达斯每年生产的鞋子数量有约4亿双,平均每天的产量就超过100万双,想要靠1/400的产量占据1/2的收入,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
  另外,阿迪达斯原本看好的欧洲市场也不给力,阿迪达斯欧洲市场2018年的销售额为58.85亿欧元,相比2017年的59.32亿欧元反而下滑了0.8%。

  机器人工厂没有给阿迪达斯带来业绩增长,反而增加了阿迪达斯的研发成本,仅这两家机器人工厂,就让阿迪达斯多投入了35%的研发费用。

  产出不够、投入巨大,让阿迪达斯在机器人工厂这件事上萌生退意。

  路透社报道,除了投入产出比,机器人工厂的技术很难应用到其他产品线,可能是压倒阿迪达斯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  “Speedfactory”生产线中的模具数量有限,只能生产针织鞋面的Boots中底(类似于高压泡沫材质)跑鞋,无法生产采用橡胶材质的鞋底,比如复古款Stan Smith这样的爆款产品。

  其实早在2017年,阿迪达斯制造高级总监Ulrich Steindorf参观完一家“Speedfactory”后就说,橡胶底的鞋子没法用机器人生产,因为橡胶底鞋子每推出一个新的款式,就需要重新走一遍设计流程,甚至可能需要采用全新的机器来制造。

  可能还是考虑到机器成本问题,2年来,“Speedfactory”只能继续生产针织鞋面的Boots中底跑鞋,这让“Speedfactory”的地位始终很尴尬,最终难逃被舍弃的命运。

  亚洲不只有工人

  关掉两家“Speedfactory”后,阿迪达斯的重心仍放在了亚洲。

  有统计数据显示,阿迪达斯目前有超过90%以上的产品在亚洲生产,在中国、越南等地的代工厂和自有工厂里,阿迪达斯拥有超过100万名工人,这些工人,才是阿迪达斯真正的“生产力”。

  回到亚洲,也不只是因为这里有着充足且经验丰富的工人,更要紧的是,阿迪达斯的亚太市场才是其要抱紧的大腿。

  阿迪达斯2018年财报显示,亚太市场是其第一大市场,销售额为71.41亿欧元,而大中华区作为亚太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,表现亮眼,全年增长23%。

  从单季度增速看,在去年第四季度前,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已实现连续11个季度增速超过20%,同时在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保持双位数的增长。

  阿迪达斯将精力集中在亚太地区,确实比在欧洲地区以及美洲地区能取得更好的效果。

  当然,关掉两家“Speedfactory”,并不意味着阿迪达斯完全放弃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尝试,只能说目前看来,由机器人取代人工还有各种各样的不足,暂时无法满足所有生产的要求。

  阿迪达斯全球运营负责人马丁·尚克兰德(Martin Shankland)在接受美国CNN采访时就有所保留,他表示如果把“Speedfactory”的技术优势运用到亚洲工厂,或许是更加经济的做法。

  也许不久之后,亚洲的阿迪达斯工厂也能用上“Speedfactory”的技术来生产各种各样的鞋子,而且不仅仅局限在针织鞋面的Boots中底跑鞋。


本文相关推荐